比起《印象麗江》的粗獷豪邁,《雲南印象》就顯得巧奪天工;她在原住民自然的風韻中淡淡的添上了現代美學的細緻。
大理白族出身的舞蹈家楊麗萍,有人稱她為「孔雀的化身」, 有人讚她是「舞神」,而她卻無時無刻不想著如何透過舞蹈,保存雲南二十幾個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人文藝術。楊麗萍花了一年的時間走村串寨,下鄉采風,接近雲南各地的少數民族,跟著他們作息,和老人聊天,試圖毫無遺漏的挖掘岀所有已經和未經發覺的曲風和舞蹈。 她說雲南映像要展現的就是 當地少數民族對生活的感悟對生命的讚美。
這部融合了藏、彝、苗、傣、白、佤、哈尼等民族的原生態大型歌舞劇,非職業演員佔了多數。但是如果你看過這齣表演,一定也會同意他們的表演生動自然,熱情專業,沒有在當地生活過的專業舞者可能跳起來都要比他們遜色三分。
《序幕 混沌初開》
「天地混沌的時候,没有太陽,没有月亮,四周漆黑一片;敲一下,東邊亮了;再敲一下,西邊亮了…」這是绿春縣牛孔鄉彝族的“神鼓”歌謠。
火著了,風動了,種子發芽了,太陽升起了, 神鼓敲醒了混沌大地,萬象更新。
《第一 場 泰陽》
「太陽和月亮,從東到西追不停, 開天的時候就走成一路了; 男人和女人,從生到死離不得,開地的時候就連在一起了…」
「鼓」在雲南象徵母體,是少數民族膜拜的圖騰‧ 種類繁多,但都代表天地交合、人丁興旺、五榖豐收、得意吉祥之意。 以各式鼓和擊鼓方式代表艷陽高照、生機蓬勃。 男舞者身上佈滿狂野的圖案,鼓棒和鼓面是男女交媾,族人生生不息的象徵。女舞者輕盈歡樂的舞步伴隨其中,陽剛味中不失細膩,原始而純真。
《第二 場 土地》
天地和陰陽合為一體,天是陽,地是陰。
土地是女性的象徵,雲南的眾多少數民族多以女性當家,大地孕育生命就像母親養育子女一般。
〈月光〉、 〈花腰歌舞〉、〈女兒國〉都是柔媚的舞蹈,尤其被稱為楊麗萍接班人的後起之秀楊伍,在一輪明月的布景後展現肢體和月光互映的抽象美,令人驚豔!
〈花腰歌舞〉裡男女舞者在彛族漁夫「海菜腔」的歌聲中,完美無暇的演出, 舞者們需要唱三拍、跳二拍,再手擊一拍,屬於困難級的歌舞類型 。我覺得海菜腔與客家山歌的發音位置, 有幾分雷同, 都屬高亢音扁的發聲法, 但是海菜腔無論唱作還真像海帶一般滑來滑去, 高低起伏生動有趣。
花腰彛族小女生,年紀小小就要開始繡花製衣,不善針線者無法結婚。據說色彩鮮豔的舞台表演衣服都是演員親自製作的。
〈女兒國〉一開場,楊麗萍以略帶沙啞的滄桑聲音襯岀女人國裡女人的責任和無奈。著實感人! 這是整齣表演中我最感動的一段,扮成女人的男舞者, 有力有節的跳出女人國裡女人歇不得的宿命, 忽快忽慢的節奏令我震撼.
「太陽歇歇么歇得呢, 月亮歇歇么歇得呢, 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麼--火塘會熄掉呢。…」
《第三場 家園》
〈烟盒舞〉和 〈打歌〉都是男女談情說愛所唱跳的舞曲,前者展現的是人性原始的求歡和纏綿;而後者則歡樂的體現男女打情罵俏的可愛。以自然不造作的歌舞動作,展現人類延續生命和維護家園的力量, 許多編舞動作和舞動的困難令人窒息!精采萬分。這是讓我我印象最深的舞蹈.
《第四場 朝聖》
「走過雪山,走過荒漠,你從哪裡来, 嗡嘛呢呗咪哞…」
「带着祝福,带着思念,带着所有的回憶,你到哪里去, 嗡嘛呢呗咪哞…」
藏族人朝著刻印者六字箴言的瑪尼石堆成的聖山虔心膜拜,祈願今生行善,來世成佛。
莊嚴的轉動著轉經筒,象徵法輪常轉。藏傳佛教一向予人神秘莊嚴的感覺,舞者藉由藏族舞蹈,表達他們在宗教和生活上的契合,令人對佛的敬意油然而生。
《尾聲 雀之靈》
這是楊麗萍的成名作,也是《雲南映像》的壓軸舞。又名「太陽鳥」的孔雀,是傣族愛情的象徵。
雲南藝術學院畢業的楊伍是楊麗萍在百名參賽的人選中屏中雀選的唯一舞者,孔雀的一舉一動和楊伍的肢體完全契合,舉手頭足就像真正的孔雀與人對話。當舞台上出現小小的孔雀身軀和碩大的展翅羽翼時 全場觀眾為之一震。
我想舞者必須要將自己化成孔雀,才能有如此精湛的演出吧!
昆明會堂的這場演出無論舞碼編排、舞台設計、音響燈光、舞者水準 (雖然大多數舞者是沒有受過舞蹈專業訓練的少數民族),都可儕身世界級水準,不過和麗江的經歷相似,一個這麼正式的表演會所,已經明令禁止吸煙,還是有人公然抽煙,真是輸給中國老百姓了!
(感謝巴克舅舅提供的精彩照片)
- Dec 05 Sat 2009 15:20
兩個印象 – 印象麗江、雲南映像 《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