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交錯在經典和未來之間…

時光回溯到160 年前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這位帶領英國稱霸全球的「日不落國」女王,不但把慈禧太后掌控下的中國給打得落花流水,也在殖民地創造了許多名為「維多利亞」的地方。你家附近有沒有叫作 「維多利亞」的山川、湖泊或者建築、道路? 如果有, 趕快查一下是不是跟這位女王有關.

19世紀的歐洲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
英國更是一馬當先的成為歐洲大躍進的主導者和掌控者,
舉辦了幾次地區性的工業博覽會後,大英帝國於是興起了辦個史無前例的國際性大型博覽會的念頭。從概念到實踐,其實是曲折複雜的,在排除萬難後,1851年的5月1日,一座水晶宮造型的建築展館呈現在世人面前。
 
這個建築的靈感來自於蓮花的葉子,在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下,建築師 Joseph Paxton爵士發現,一片大型蓮葉居然可以承擔一個孩子的體重,他於是開始研究蓮葉背面的結構,然後把該結構首次運用在建築上,一座以鐵架和玻璃建構,如水晶般優雅新穎的大型溫室建築誕生了,水晶宮也成為首屆博覽會中最成功的展覽項目。


(1851年在英國舉行的首屆萬國博覽會, 左圖是水晶宮外觀, 右圖是水晶宮內部)
 
160年後的上海,同樣出現了一座造型吸晴又奇特的建築,
像不動如山的刺蝟,
也像隨風搖曳的蒲公英,
作為世博的創始國,英國館有承傳「磐古開天」的責任,
作為世博的參與國,英國 館想造就另一個劃時代的革命,
這是我給英國館的主題「承傳經典,鑄就未來」所下的註解,
這次,不是機器自動化,而是地球的延續化。


(2010年上海世博英國館外貌)

六萬多根有機壓克力做成的長條柱子,每一根長7。5公尺,也就是說每根壓克力的長度有四、五個人這麼高,頂端則包覆著「千年種子銀行」所提供的種子。我非常喜歡這個設計創意,除了刺蝟造型引人入勝外,種子所代表的生命延續和環境綠化,也和本屆世博的主題 Better City Better Life 緊緊契合。看到壓克力裡面的種子,讓我立刻聯想到了電影【侏儸紀公園 】那隻包在琥珀裡的蚊子,抽取DNA來延續生命的概念是一樣的,差異只在昆蟲和植物之間吧? 對了, 昆蟲算不算動物啊?


(壓克力長柱包覆的植物種子, 全部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 該院是英國的【千年種子銀行】合作夥伴之一)

對我而言,英國人和「前衛」似乎沒有什麼連結,反而和「保守」的連結大一點吧? 英國這次選擇了前衛設計師Thomas Heatherwick的企劃案,我覺得相當聰明, 這麼酷的展館,很容易讓人感到印象深刻。


(Thomas Heatherwick 和他的知名建築創作, 從這些風格中, 不難知道英國館是他設計)

除了主體「種子聖殿」外,最吸引我的地方是聖殿外的未來植物,要說它是理想也好,幻想也行,這些植物可以解決人類能源逐漸衰竭的困境,或者更貼切的說,它們將對人類未來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


(未來植物: 這種香菇可以散熱, 房子外牆種滿它, 可以降低室內溫度)


(未來植物: 這種植物是抓小偷用的, 應該可以編列到警政署裡吧?
 歹徒碰到它後, 它可以記取歹徒的DNA,
不知道如果破案, 這種植物可不可以領取破案獎金?)



(未來植物: 這種植物會吃自己, 然後把自己轉化成燃料, 厲害吧? 可能以後你的車子上要放一拖拉庫的"它")

 
參觀者對英國館的評價的兩極化可以理解,館內欠缺了一個重要的螺絲釘, 那就是解說員,如果能有像台灣館一樣的解說員,對參觀者進行導覽和講解展館的創作意涵,相信認為該館很無聊的民眾會大大改觀。

我喜歡這個前瞻性十足的展館,你喜歡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巴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