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餐廳如果沒有菜單,會是什麼樣的餐廳?
饕客如果沒了菜單,會是什麼樣的情緒?

數年前,好友Mina提起一家位於新店山區的餐廳「食養山房」,林炳輝先生開的這家餐廳,應該算是台灣無菜單餐聽的鼻祖,電話預約,沒有菜單。第一次造訪時,曾和林先生短暫交談,個性沉穩,略帶靦腆,還曾在2010年農曆新年期間,受邀到印度,為西藏噶瑪巴法王烹煮新年素宴。

從事營造業的林先生, 在壯年時期,決定離開本業,沉澱下來,找到新店,過過嚮往的簡約生活。以茶會友,加上幾道私房菜,往往讓好友讚不絕口,在眾多朋友的鼓勵下,造就了「食養山房」的誕生。

由於地方稍嫌偏遠,相信大多數的饕客都和巴克媽一樣,是經由口耳相傳,特地繞著山路,左右張望下找到餐廳位址的。簡單的建築格局,座落在幽靜的山嵐間,青蛙和蟲鳴聲此起彼落,典雅的室內佈置,一進餐廳,「心靜自然涼,禪坐最上乘」的念頭立刻浮現。

因為沒有菜單,所以對每道菜便有所期待,是驚喜,還是失望?是讚嘆,還是狐疑?這些主觀的個人感受,都要等到由林先生領導烹製的菜端上桌後,才能揭開面紗。我對食養的印象極好,因為食養的懷石料理中總透著典雅和禪意。

這幾年,像食養山房這樣的「手作無菜單」餐廳,在台灣的餐飲界,掀起了一股風潮。 地點僻靜,環境清幽,座位有限,務必預約,只有價位,沒有菜單。庸碌的生活後,尋覓於山林田野或者,稻香嵐氣間,各路饕客總不遠千里的,跟隨隱士掌廚的足跡,品嘗的,已經不再是菜餚本身,更多的應該是經營者的心意。

就這樣,年初的宜蘭行,在姑姑的推薦下,巴克媽訂了當地兩家知名的無菜單餐廳:精雕細琢的壯圍「掌上明珠」和氣勢豪邁的圓山「玻璃屋」。

從事電子製造業的吳英賢先生,選擇了回到自己生長的地方,精心打造屬於自己的老饕夢。「掌上明珠」餐廳就這樣出生了。


從門前的花轎開始,經由高聳的山西大門進入室內。室內的桌椅家具,全部都是吳先生夫婦經年累月所收集的古董 “改頭換面” 而成的。所以說,餐廳是先有古董,再請設計師根據這些古董,設計可以使用的餐桌椅,然後再規劃空間、動線和外部構造的。兩層的建築,樓下是餐廳,二樓的茶室原本希望能供養一位出家師父, 可惜因緣尚未成熟,所以後來改為茶室。「掌上明珠」禁止拍照,不過巴克媽還是發揮了「狗仔隊」那樣棄而不捨的精神,紀錄了我見我食。吃過這麼多餐廳的巴克媽,還真是第一次碰到謝絕拍照的餐廳!

總體來說,無論是餐廳的佈局,陶製餐具,懷石菜色設計,服務員對食材和料理的介紹,甚至用毛筆書寫的菜單等等,都能反映出吳氏夫婦經營上的誠意。餐廳的菜色每月一換,選材則以宜蘭當季的新鮮海產為優先。

巴克媽想對吳先生做個小小的建議,吳先生可能要把每張餐桌上每個位置的燈光再作一次檢視,當晚我幾乎是在灰暗中進餐的,每道菜都要移到餐桌中間燈光照得到的地方先欣賞後,再拉回自己的位置上享用,讓當晚的饗宴打了折扣。其次就是餐具,吳先生非常用心的,請宜蘭當地的陶藝家製作所有的餐具,所以每件餐具都可以成為焦點,但是也因為如此,我覺得有些餐具似乎搶走了佳餚的風采,另外,因為部分餐具上了各種釉色, 所以可能也限制了食材的選擇和裝飾。
 







如果說「掌上明珠」是個幾經調教的大家閨秀,那麼「玻璃屋手作料理」就可比喻成土財主。掌門人賴彥孚先生原來是宜蘭「光武有機村」的主廚,年輕的他除了「玻璃屋」外,也是宜蘭市「LIVE 食尚藝廊」的老闆兼總舖師。基本上,巴克媽認為「玻璃屋」的最佳註解就是「經濟實惠中的海派」,這種海派,在10人一桌的菜單上尤其淋漓盡致! 青花磁餐盤往往就是一個圓形小餐桌那麼大,悶雞的瓦甕,面積足以媲美中型水缸,難怪餐廳的驚呼聲此起彼落。

10人一桌的,每人的起價是500元,10人以下每人則從600元起跳。菜單每人每200元一個差價,沒有上限,意思就是說,你可以預約500元一份的,也可以預約10萬塊錢一份的,當然啦,我想也沒有人會發瘋預約一桌100萬的菜啦。如果有個100萬,還是趕快去買金條比較實際吧?











手作無菜單餐廳因為沒有菜單,所以饕客在預約的同時,一定要事先告知不吃什麼,或者不能吃什麼,以便廚師設計菜單時避免使用這些材料,否則食用後,萬一過敏或者不舒服,就得不償失了。

我相信開設無菜單餐廳的老闆們,都不是以賺錢為先決條件,而是希望透過佳餚,透過一方硬體空間,尋找知音。一份美食,講究的不僅僅是最後呈現出來的結果,包括選材、經驗、創意、研究,在不斷的錯誤中尋覓絕配的比例,這些精神我認為和埋首在物理或化學實驗室裡的科學家相比,並無軒輊。

巴克媽的味蕾之旅在繼續延伸的同時,真的非常感佩這群不斷求新求變的料理鐵人們,其實,除了科學家的精神外,他們還是道道地地的藝術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巴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