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棉布, 一付針線,一撮板藍根葉,大理白族的女人就可以做出一條圖案和色澤艷麗的札染布來
追溯歷史,札染技術源自千年前的中原地區,古稱「绞缬染」或「紮花染 」。如今在中國大陸,就屬大理白族的傳統扎染技術最為出名。白族聚落中,又以周城婦女製作的染布最受青睞,由”家家有染缸,戶戶出扎染”可窺見之一斑。
大理扎染全以手工製作,從構圖開始,經過描繪、扎綁、浸染、拆卸、漂洗等步驟才能完成一件作品。即使構圖完全一樣,縫製也出於同一人,由於手工扎花的針法和綁的鬆緊寬窄無法完全複製,所以成品也不可能完全一樣。我在大理期間看到的扎染布,多以銅錢、蝴蝶、花卉、蝙蝠等吉祥圖案為主,很有白族文化的特色,每件都是令人愛不釋手的藝術品,成布可做成服飾,鞋面,帽子,扇面, 布包,桌巾等實用性極佳的生活用品。
扎花是一門大藝術,以「紮」、「缝」兩種工序為主,可以選擇大紮法,以表現渲染的狂放,也可用小針紮花,仿若工筆畫一般的紮出細膩的圖騰。
說到扎染的染料「板藍根」,我們都應該不陌生。這個中藥名詞,曾在數年前令全球驚恐的SARS流行 期間,與金銀花一樣名噪一時。 本草綱目記載, 板藍根可去燥解熱,對咽喉也特別好,是古代民間用於治療感冒的常見植物性藥材。白族人將其葉搗碎後加進水裡攪拌,就形成了天然的染料,顏色深藍,在反覆漂染的過程中,可以層次分明、變化萬千,讓所要呈現的圖案更加生動引人。藍白相間,讓我不禁想起明朝時期的青花瓷器. 兩者間最大的不同是:大理扎染為籃底白花,而青花瓷則為白底藍花.
我在大理買了一塊圓形桌巾,是一進店門口就看上的,店家開價人民幣 160元,我們那超愛殺價的大理導遊李金花 (白族稱最美的女人為金花,其次為銀花,然後是銅花,依此類推。據說醜女則通稱為春花。) 一把拉我出門,說太貴了,這樣的桌布80元就可以買到了,她帶我連走了兩家專賣扎染布的店,都沒有我看上的那塊花色,我說我還是要原先的那塊,如果店家不肯降價也沒關係,反正難得來此,又不是太貴的東西,我們這位白族金花導遊硬是說不行,折回原來的店在那裡苦耗,直到老闆同意以120元賣給我為止,真是盡心盡力! 旅遊回來後,往家裡的餐桌上一舖, 滿意!
在這裡,我也看到白族的人情,賣圓形桌布的店不多,我們逛的其中一家扎染布店有圓形桌布,金花妹硬是把價格談到了80元,可是那圖樣並不是我最喜歡的,老闆娘用白族方言(和國語還是很像啦)跟金花妹說:「沒關係,你們先拿去,不用付錢,你再找找,如果找到了你喜歡的,這拿來還我就行。」,就這樣,我們沒付錢就拎著那塊桌布走了,真是人親、土親,白族一家親, 溫情常在 !